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
——脱贫攻坚战的广安实践与思考
王建玲
“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”,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,提出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“建党一百周年”奋斗目标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再次对脱贫攻坚作出安排部署,这为我们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广安作为全省首批即将实现全域贫困县摘帽的市州,始终将脱贫攻坚与农村发展改革有机结合、统筹推进,致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,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。
一、勠力同心,奋力攻坚,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
广安全域属秦巴山片区贫困县,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个、省定片区贫困县5个、贫困村820个、贫困人口32.48万人,贫困发生率8.6%。脱贫攻坚以来,广安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、第一民生,按照“广安在全省树旗帜、立标杆”要求,聚力聚焦精准,持续攻坚作战,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2017年底,广安市的广安区、前锋区、华蓥市3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摘帽;退出贫困村411个,占比1/2;减贫25.32万人,占比3/4以上,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.9%。广安市荣获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”,广安区、前锋区、华蓥市荣获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”称号。痕迹化管理、脱贫对象分类监测、“十看五帮三机制”防止返贫等经验,在全省全国推广。
广安精准脱贫的实践证明: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是科学的、正确的,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。只要深入学习好、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好中省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,脱贫奔康就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。
二、全面解析,客观评价,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
近年来,虽然广安不惜一切代价、调动一切资源,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,取得了显著成效,社会各界高度认可。但在各个环节和不同领域,仍存在不系统不完备的问题,制约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。
(一)贫困群众增收的持续性不够、稳定性不强。一是政策依赖性强、增收渠道不宽。二是产业基础薄弱、长短结合不紧。三是农业农村资源还未完全盘活。
(二)保障政策力度不够、系统性不强。一是住房方面。农村房屋的闲置浪费呈上升趋势,新建或整治农村住房必将出现新的浪费。要让贫困人口拥有安全住房,其渠道和路径必将走向多元化。二是教育方面。农村学校闲置、城镇学校拥挤已成普遍现象。必须加大对城镇学校的扶持和投入力度。三是医疗方面。受门槛费、保障范围和报销政策影响,贫困家庭的医药费用负担依然过重,支出居高不下。
(三)巩固成果难度大、返贫风险较高。一是成果巩固面宽量大。截止2017年底,广安全市已脱贫25.32万人,占总贫困人口的78%。今年开始,广安区、前锋区、华蓥市已进入全面巩固阶段,岳池县、武胜县、邻水县既要完成年度脱贫摘帽任务,还要抓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。二是重点人群返贫风险极高。必须拿硬措施、用硬投入加以扶持。三是群众教育引导难度较大。
三、着眼长远,综合施策,脱贫攻坚任重道远
到2020年广安所有贫困对象要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奔康,整体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,必须着眼长远,从体制机制、方法措施、攻坚破难等方面综合施策。
在稳定增收方面:一是抓产业。坚持顶层设计、系统规划,采取“种养相加、长短结合、以短养长”的模式,突出优与特的融合、农与旅的互动,同步规划山水田林路。同时,探索“村企户”合作共建机制,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获得增收。二是抓就业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抓好劳动技能的集中性、专业化培训,并通过专场招聘、订单就业等模式,确保培训一个、就业一人。着眼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,围绕“四好村”创建,深度开发公益性岗位,建立村级劳务服务队,定点、定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,引导贫困群众增加务工收入。三是抓人才。掀起优秀人才“上山下乡”行动,从人才发展规划、政策扶持导向等方面入手,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,广泛吸纳优秀青年、返乡青年、创业骨干能手等,到农村干事创业。四是抓资源。探索推行产权交易的试点,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平台,制定农村产权流转政策和补偿机制,鼓励贫困群众流转宅基地、耕地、林地,切实盘活农村闲置资源,扩宽增收渠道。
在保障投入方面:一是住房保障要多元。建立中省补助资金为主渠道的投入机制,从政策上减少、降低区市县的财政配套比例,进一步给区市县财政“减负”。顺应城镇化趋势,乡镇、县城深度开发就业岗位或公益性岗位,引导贫困群众实现人的城镇化,同步推行乡村公租房(廉租房)、农村房屋置换、进城购房补贴等方式,引导贫困群众进城租房、购房、置换住房等, 多元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。二是医疗保障要多措。深入推进医疗体制综合性改革,探索建立公益基金、社会保险等方式,切实降低全民因病返贫的风险。强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职责,进一步加大医药降费、报销扩面、异地结算提档等力度,切实减轻医药负担。三是教育保障要长远。进一步推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,加大乡镇学校软硬件建设投入和教师培养力度。同步加大城镇学校的建设力度,进一步放宽入学政策,有效解决群众进城上学难、难上学的问题。
在成效巩固上:一是分类建档。坚持“分类核查、分类建档、分类施策”的原则,对已脱贫对象按“一般监测户、重点巩固户、返贫户”三个类别,分类建档,精准扶持。二是差异帮扶。针对三类脱贫户发展特质,实行分类施策。一般监测户因脱贫成果较好,安排享受政策明确攻坚期内不取消的帮扶措施和各类社会帮扶;重点巩固户在各类政策帮扶中因户施策选择帮扶方式,并接受社会帮扶;返贫户及时纳入当年贫困人口,可同时享受政策帮扶、社会帮扶和特殊帮扶,通过多重帮扶使其再次稳定脱贫。三是监测防范。建立社会监督机制,并引入“第三方”评估机制,社会化监测脱贫成果。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,建立健全贫困对象监测核查机制,形成监测档案,建立已脱贫户重大变故事项报告和返贫基金制度,及时掌握脱贫情况,及时兜底解决突发性返贫难题。
在内生动力上:一是树先进惩后进。探索建立脱贫攻坚“红、黑”榜制度,开设“脱贫攻坚扶贫扶志”专栏,既大张旗鼓地宣传勤劳致富、精神挺拔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,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;又开诚布公地公开负面现象或不正之风,并以村规家训,鞭策后进或丑恶行为,引导贫困群众正视困难、转变观念,提振脱贫精气神。二是抓培训提素质。依托“农民夜校”等载体,邀请本土“田秀才”、致富能人、产业带头人等“乡土达人”集中授课,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。同时,整合“技能就业培训”“雨露计划”等资源,探索“订单式”“定向式”培训模式,开设“企业订单班”“特色专业培训班”“田间产业培训班”“家庭培训课堂”等,抓好务工就业技能培训、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有创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创业培训,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。
作者系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,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|